1961年毕业于上海市排名前列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手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 从事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工作50余年。1966年参与世界一例足趾游离移植术的工作。后发现足趾移植术中血管变异的规律,设计了“第二套供血系统“的新方法,并用于指导临床工作,明显提高成活率。参加世界第三例国内一例游离下腹部皮瓣的手术并首创小腿外侧皮瓣、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趾蹼皮瓣等,提出皮瓣设计的点、线、面概念。在臂丛神经与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方面有6项成果为国际首创,使我国在臂丛疾病的诊治方面处于国际领跑地位。 1986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称号;1989年和1995年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1992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标兵”;1994年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199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获“白求恩奖章”;1997年被授予“全国优异科技工作者”称号;199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获“上海市教委系统道德标兵”及“全国卫生系统医德标兵提名”。 获得荣誉 1985年,静脉蒂动脉化腓肠神经移植,国家发明三等奖 1987年,足趾移植术中血管变异及处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健侧颈7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型撕脱伤,国家发明二等奖 1996年,肢体创面的皮瓣修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组织移植的基础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长段膈神经及颈7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臂丛损伤后手功能重建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 2013年,臂丛损伤后手功能重建的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臂丛损伤后手功能重建的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