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导师,骨科主任。1980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军医系学习,1985年毕业,本科,学士学位。1994年任309医院骨科行政副主任,1998年9月任骨科副主任医师,1999年成立大骨科后任309医院骨科副主任,2006年7月调入附属医院骨科协助工作,同年8月任附属医院骨科主任,承担多项军内及北京市科研课题,多篇学术论文发表。 军事医学科学院硕士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战创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骨科学会常委,全军骨科学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华创伤与修复杂志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 主持《股骨头坏死钽棒技术适应症优选与个体化治疗技术规范》、《高凝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椎体转移瘤》、《个性化有限元分析预测椎体转移瘤脊髓压迫及病理性骨折风险性临床应用研究》等课题多项。 发表文章: 《Determination of contact force at facet joint with different sagittal orientation under shearing loads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Endplate concavity variation of lumbar motion segments: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早晚期手术疗效比较》、《髂窝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肢体骨肉瘤经动脉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转移瘤脊髓压迫症运动功能损害与影像学特征相关性》、《脊柱转移瘤瘫痪状态与影像学特征相关因素分析》、《The Influence of Endplate Concavity and Disc Degeneration on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Lumbar Motion Segment: a Finite Element Research》、《组织工程化软骨材料的特征》、《组织工程中的干细胞》、《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刺激因子》、《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细胞源—软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脊柱转移瘤的诊治进展》、《股骨头坏死钽棒技术治疗二例并发症报道》、《微创髓芯减压结合浓集自体BMMCs移植纳米人工骨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钽棒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报道》、《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运动功能障碍与影像学及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早中期股骨头坏死保留关节的手术治疗进展》、《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非手术治疗进展》、《Core depression and autologous bone-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with a porous hydroxyapatite scaffold for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5 cases》、《髓芯减压结合浓集自体BMMCs移植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A modified porous tantalum implant technology for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urvivorship analysi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evaluation on radiographic progression and conversion to total hip arthroplasty》、《改良钽棒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生存率分析及预后因素评估》、《股骨头坏死再生治疗的研究进展》、《结合和未结合浓集BMMCs移植的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等。 论著:《股骨头坏死200问》、《Mimics软件临床应用——计算机辅助外科入门技术》。 荣立军队三等功1次,嘉奖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