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等聯(lián)合開發(fā)三陰性乳腺癌創(chuàng)新放射免疫治療方法
5月22日,廈門大學醫(yī)學院張國君和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張云共同通訊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在線發(fā)表題為“Rare Earth Nanoprobes for Targeted Delineation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and Enhancement of Radioimmunotherapy”的研究論文,靶向多功能納米探針已被開發(fā)用于成像引導的腫瘤描繪、放射增敏和輻射后免疫激活。這種創(chuàng)新的RENP可能在提高TNBC放療和免疫治療的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前景。
研究背景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特別是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細胞死亡1配體1(PD-1/PD-L1)抑制劑,在包括乳腺癌在內的20多種實體瘤的臨床管理中顯示出顯著的療效。PD-1/PD-L1抑制劑的機制涉及轉移性和復發(fā)性三陰性乳腺癌(TNBC)中T細胞活化、T細胞功能恢復和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反應的增強。盡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對PD-1/PD-L1抑制劑單藥治療的反應率仍然適中,通常在20-30%之間。這主要是由于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huán)境(TME)、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不足、TME中巨噬細胞表型不同、缺乏PD-L1表達,腫瘤特異性抗原較弱。
人們普遍認為,放療(RT)可以通過減輕局部區(qū)域復發(fā)來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率。此外,先前的研究表明,RT具有觸發(fā)免疫原性細胞死亡(ICD)的能力,促進樹突狀細胞(DCs)成熟。放療可以募集TIL并特異性地拓寬腫瘤內的T細胞受體庫。此外,已經觀察到RT增加了腫瘤細胞上PD-L1的表達,從而提高PD-L1抑制劑的療效并改善癌癥患者的生存結果。許多臨床試驗正在研究放療和免疫檢查點療法(ICT)的協(xié)同作用,也稱為放射免疫療法,接受一線治療的肺癌緩解率高達53.3%。盡管反應率顯著提高,但在優(yōu)化治療結果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間。預計電離輻射聯(lián)合化療的療效可能會因放射增敏而增強。為了提高治療效果和延長生存時間,需要一種新的方法來增強TNBC患者的RT致敏并刺激腫瘤免疫。
增加放療劑量可能會增強TNBC的局部區(qū)域控制和治療效果,但過度輻射暴露會導致嚴重的正常組織損傷和嚴重的副作用。因此,通過納米顆粒介導的方法增強固有的放射敏感性有望加強區(qū)域控制,而不必增加劑量。這促使人們探索一種新的策略,以增強放射敏感性并同時識別腫瘤定位,解決TNBC患者治療結果欠佳的問題。為了在體內實現(xiàn)目標,利用稀土納米顆粒作為可視化和靶向放射增敏劑可能是一種可行的策略。
研究發(fā)現(xiàn)
本研究的重點是開發(fā)用于輻射敏化的镥摻雜鑭系稀土納米顆粒,結合兩親性元素和CXCR4靶向元件AMD3100。在成功合成和表征探針后,在細胞和動物水平上進行了安全性驗證和靶向研究。此外,在體外和體內評估了探針的輻射敏化特性。隨后,在小動物模型中實施放射免疫治療,以研究腫瘤的免疫激活狀態(tài),并確認RT和ICT的協(xié)同作用。研究表明,RENPs可以靶向TNBC腫瘤,誘導ROS的產生,并終增強腫瘤的放射敏感性。此外,當與ICT協(xié)同結合時,RENPs可促進腫瘤特異性抗原呈遞、免疫細胞募集、免疫原性細胞死亡并抑制腫瘤生長。
研究結論
綜上所述,靶向多功能納米探針已被開發(fā)用于成像引導的腫瘤描繪、放射增敏和輻射后免疫激活。這種創(chuàng)新的RENP可能在提高TNBC放療和免疫治療的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前景。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或侵犯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容,聯(lián)系郵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